松树湖村现状总人口812人。本次规划范围为松树湖村全域。村域总面积约71.96公顷。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到本规划期末完成以下主要目标:
1、环境宜人:设置污水管道、公厕和垃圾收集点等,解决区块内的污水排放和垃圾分类,户户存放定时收集,定时清运的问题。
2、交通便利:构建合理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体系,保障地块内部交通便捷、安全,注重静态交通、机动车交通、步行系统和消防通道的组织安排。
3、设施配套完善:地块周边及内部配套设施尚不齐全,需要在本次规划中完善。设置居家养老中心、地块服务中心及市政基础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便利、安全、完善的服务。
根据收集到的人口资料,本次规划采用自然增长率法对本村2035年的户籍人口数进行预测。松树湖村2021年村户籍人口数为812人,村户籍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6.0‰,则2035年松树湖村非流动人口数为992人。
本松树湖村取村庄规划非流动人口992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8.9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89.90平方米。
松树湖村依托于孝顺镇的发展,营造多层次的具有人情味的情趣空间,体现综合效益,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松树湖地块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规划把松树湖地块建设成为一个设施配套齐全,保留原有特色,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气息,具有魅力和地方特色的居住。
本次居民点总平面方案设计充分结合村庄真实的情况,确保规划的可行性;节约土地,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村庄建筑布局的审美要求,努力提高村庄建设水准。
保留区块建筑主要以砖2、混2及以上为主,部分土木建筑根据村民意愿予以保留。建筑布局遵循村庄原有的建筑肌理,建筑排列大体为东西向、坐北朝南,地块西侧朝向主要以南偏西为主,东边建筑朝向以南偏东为主,其他少量建筑根据村庄真实的情况,结合地形及道路走向进行灵活布置。
松树湖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北边,与五洲大道相连接,同时地块南边设置有次入口,交通快捷,南侧235国道松树湖段为高架,对居民日常出行没影响。规划新建一处4层综合楼,一二层为村庄中和服务中心,三四层报消薄项目,主要作为租赁,增加村集体收入。结合综合楼布置篮球场、乡村舞台等公共活动空间,为居民健身提供锻炼场地,同时作为居民的社交空间;同时结合地块内水塘设置公共绿地和景观绿化等,以此形成地块的景观中心、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提升地块的档次,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的高品质居民生活区。
傅皮村现状总人口368人。本次规划范围为傅皮村全域。村域总面积约50.05公顷。
1、经济发展目标:到2035年,综合经济实力和生态旅游村庄竞争力增加,经济体系完善,蔬菜果品苗木产业体系和布局合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成为村庄支柱产业,经济实力位于金东区前列。
2、社会发展目标:到2035年,建成社会风尚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健全、人民生活安康,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新和谐。
3、环境发展目标:到2035年,生态保护与开发持续发展,森林覆盖率慢慢地提高,村庄人均绿地持续不断的增加,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生态景观有效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
根据收集到的人口资料,本次规划采用自然增长率法对本村2035年的户籍人口数进行预测。傅皮村2019年村户籍人口数为368人,村户籍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6.0‰,则2035年傅皮村非流动人口数为450人。
本傅皮村取村庄规划非流动人口450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4.04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89.81平方米。
根据傅皮村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规划将其打造成为以水稻和水果种植为特色的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的生态行政村。
本次居民点总平面方案设计充分结合村庄真实的情况,确保规划的可行性;节约土地,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村庄建筑布局的审美要求,努力提高村庄建设水准。
新建建筑布局遵循村庄原有的建筑肌理,建筑排列大体为东西向,建筑朝向以南偏东为主,部分为南偏西,少量建筑结合地形及道路走向进行灵活布置。新增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庄西侧和南侧,随着村庄向外拓展,逐步对老村内部空间进行梳理,并逐步更新老旧建筑,满足消防及通风采光需求,力争村庄风貌整体协调统一,塑造富有乡土特色的空间。
住宅南北向间距新建建筑按1:1.1H控制,老村按1:1.0H控制,局部地区以1:0.8H以上进行布置,满足村庄通风和日照采光要求。
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村庄沿东华街两侧,加强与孝顺镇、金华市的联系,满足村民出行需求。
结合村内水塘及公共开放空间设置了公共绿地,提升村庄环境品质,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
后余村行政管辖范围,辖后余1个村居点,村域总面积53.86公顷。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3.91公顷。
本次规划定位为:以农田、东阳江、翅膀湖等核心资源为依托,以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使村庄成为以赏荷避暑、绿色骑行、滨水游玩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型江湖秀美乡村。
生态居住片区:主要为村庄居民点集聚区,将改造现有环境,将片区发展成为居住环境优越,配套设施齐全的乡村生活示范区。
苗木种植区:位于村庄西部和东部,紧靠东阳江,充分的利用和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形成苗木经营示范区。
农业种植区:位于村庄南部,借助金义东高速连接线的区位优势,建设成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现代产业融合、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一体的区域农业示范基地。
规划区范围内规划范围为3.91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3.91公顷,按照规划人口计算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82.44㎡/人,按照现状人口计算人均为100.71㎡/人。
新建住宅区:主要位于居民点东西两侧,共计新建22户。新建区块需统一开发建设、均按整体指标控制。控制指标分别为;地块整体容积率控制不小于1.0,建筑密度不大于35%,绿化率不小于30%,建筑层数控制为三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0米,建筑户型每户占地不超过140平方米,建筑采用三联、四联建设,建筑朝向以偏南向为主,部分可以与周边地块及道路相互协调。
老村改造区:主要为老村改造范围(不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主次干道),管控要求主要是村庄主路退让2.5米、村庄支路退让1.5米,区块内建筑户型大小、层数、间距可以协商确定,但层数不超3层等。
保留建筑主要以砖2、混2及以上为主,部分土木建筑根据村民意愿予以保留。新增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庄外围,根据村民意愿基本布置在村庄西侧和东侧,新增启动地块位于村庄西侧和东侧,可安置17户,路网结构为网状和树状相结合,住宅互相平行排列。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形成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沿东阳江预留 30 米生态绿带。新建住宅建筑南北向间距为 12 米,新建建筑侧间距为 4 米以上。
规划以现状为基础,根据后余村的空间及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结合其景观生态特色形成 “一心、多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最重要的包含生活服务、文化活动、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及广场等村庄服务设施。
根据收集到的人口资料,本次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对本村 2035 年的户籍人口数进行预测。诗后山村现状人口数为 581人,到 2035 年末诗后山村非流动人口数为686人。
本次规划根据村庄的真实的情况,主要为原址改建及村西、北侧的启动地块。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17公顷,人均89.98平方米。
依托诗后山村的生态环境、对接区域市场需求,整合自然人文资源,以“宜居型村庄”为主题,打造集生态居住、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休闲生活型村庄,成为宜居休闲生活典范。
本次居民点总平面方案设计充分结合村庄真实的情况,确保规划的可行性;节约土地,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村庄建筑布局的审美要求,努力提高村庄建设水准。
保留建筑主要以砖2、混2及以上为主,部分土木建筑根据村民意愿予以保留。新增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庄外围,根据村民意愿基本布置在村庄南侧、东侧和北侧,新增启动地块位于村庄东侧和南侧,随着村庄向外拓展,根据村庄原有的空间肌理,逐步对老村内部空间进行梳理,满足消防及通风采光需求,并逐步更新老旧建筑。
村庄的启动地块位于村南侧,规划范围约1.24公顷,可安置户数39户。诗后山村近期首要工作重点为梳理居民点内部道路,道路梳理涉及拆除的居民优先安置于启动地块,剩余的陆续安置。待老村腾出空间后剩余的居民建设于老村内。
白渡村现状总人口832人。村域总面积约348.98公顷,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9.15公顷。
本次规划根据村庄的真实的情况,主要为原址改建及村西侧的启动区块。村庄建设用地面积:9.15公顷,人均89.71平方米。
以山清水秀自然格局为核心,以适老宜居活力武术为特色,以农文旅相结合为向导,“休闲运动、适老宜居”的活力健康村。
规划结合村民更新发展需求和现状基本要素,形成“一心、一轴、四点、五片”的空间结构。
一轴:沿着村庄主干路,结合路两侧公共服务设施与休闲活动设施形成村庄休闲服务轴线。
五片:根据村民的保留与更新需求,形成村庄五个片区,包括综合整治区和更新建设区。综合整治区在多数现状建筑保留的基础上,穿插更新,改善整体居住环境。更新建设区基本需要完成有机更新,属于整体拆旧新建片区。
规划村庄范围红线.25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1117.30平方米+历史建筑占地面积469.30平方米),坑塘水面3034.93平方米。
规划总户数272户,其中保留106户,规划166户(90㎡17户,120㎡123户,140㎡26户),建筑层数为3层,满足村庄建房需求。
栗塘范村现状总人口482人。村域总面积约2.54平方公里,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3020平方米。
本次规划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开展,重点围绕村域发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确定村庄发展的策略目标并以此为统领,行政村层面统筹安排域各类用地布局,衔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生态保护修复、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居民点层面着重考虑居民点宅基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布局、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村庄特色风貌管控等,形成村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根据收集到的人口资料,本次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对本村 2035 年的户籍人口数进行预测。栗塘范村现状人口数为 482人,到 2035 年末栗塘范村非流动人口数为693人。
本次规划根据村庄的真实的情况,主要为原址改建及村南侧。村庄建设用地面积:53886平米,人均90平方米。
基于栗塘范村山水禀赋、文脉精髓、村庄肌理以及村民发展意愿,并结合金义都市区发展要求,以村庄内部田园风光、山林风光、范仲淹名士文化、质朴乡村为本底,以休闲、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主线。打造成为集合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度假旅游、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活力、野趣、宜居、幸福的金华美丽乡村新名片。
1、保留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多为钢混建筑,主要位于村庄北侧。对村内老、旧、小、破住宅拆除盘活。
2、近期在村庄南侧和西北侧布置村整治更新启动地块,村内住户搬迁至外围,腾挪出村中心用地进行下一步整治更新。
3、依托村庄内部腾挪出的空间梳理道路体系,建设景观绿地、休闲广场,提升人居环境。按照尽量少占、不占耕地的要求主要在村庄外围较易利用非稳定耕地进行安置。
规划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53014 平方米,按规划人口590 人计算,人均建设用地90平方米。规划总户数203 户。其中规划保留建筑166 户(包括保留的10 户国有住宅),拆除24 户,新建37 户。
釜章村现状总人口878人,285户。村域规划面积约242.09公顷,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9.62公顷。
本次规划紧围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开展,重点围绕村域发展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确定村庄发展的策略目标并以此为统领,村域范围统筹安排空间布局规划、道路规划、空间管制、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居民点层面着重考虑居民点宅基地布局、基础配套设施布局、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村庄特色风貌管控等。
根据收集到的人口资料,本次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对本村2035年的户籍人口数进行预测。釜章村现状村户籍人口数为878人,村户籍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6.0‰,以2021年为预测基准年,预测年限14年,机械增长人口为193人,经计算,釜章村2035年规划户籍人口规模取1159人。
本次规划根据村庄的真实的情况,主要为原址改建、村中空闲地的新建作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村庄建设用地面积:9.62公顷,人均83.00平方米。
釜章村为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中部的一个行政村,通过深入挖掘釜章村生态环境、人文风情等优势特色资源,结合积道山风景区和八仙溪生态绿道,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大力度发展蔬菜、水果、粮食和苗木种植,力争形成采摘体验园、观光园,发挥规模效益,与乡村旅游业形成相辅相成的产业格局。
本次居民点总平面方案设计充分结合村庄真实的情况,确保规划的可行性;节约土地,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村庄建筑布局的审美要求,努力提高村庄建设水准。
保留区块建筑主要以砖2、混2及以上为主,部分土木建筑根据村民意愿予以保留。
新建建筑布局遵循村庄原有的建筑肌理,建筑排列大体为东西向,建筑朝向为朝南,部分建筑根据村庄情况布置。由于釜章自然村较为靠近八仙溪,依托八仙溪优美的自然环境进行建筑布局;王溪自然村则在现状基础上进行建筑更新,在空间发展上进行引导,建议向村庄集中建设区靠拢发展,避免散乱的布局模式。
住宅南北向间距新建建筑按1:1.1H控制,老村按1:1.0H控制,局部地区以1:0.8H以上进行布置,满足村庄通风和日照采光要求。
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村庄南、西两侧,加强与岭下镇、金义东连接线的联系,满足村民出行需求。
各个自然村均结合水塘及公共开放空间设置了公共绿地,提升村庄环境品质,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
铁店村现状总人口359人。村域总面积约119.79公顷,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20公顷。
根据收集到的人口资料,本次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对本村 2035 年的户籍人口数进行预测。铁店村现状人口数为 359人,到 2035 年末铁店村非流动人口数为434人。
本次规划根据村庄的真实的情况,主要为原址改建及村东、南侧的启动地块。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0公顷,人均90平方米。
依托铁店村的生态环境、对接区域市场需求,整合自然人文资源,以“宜居型村庄”为主题,打造集生态居住、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休闲生活型村庄,成为宜居休闲生活典范。
本次居民点总平面方案设计充分结合村庄真实的情况,确保规划的可行性;节约土地,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村庄建筑布局的审美要求,努力提高村庄建设水准。
保留建筑主要以砖2、混2及以上为主,部分土木建筑根据村民意愿予以保留。新增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庄外围,根据村民意愿基本布置在村庄南侧、东侧和北侧,新增启动地块位于村庄东侧和南侧,随着村庄向外拓展,根据村庄原有的空间肌理,逐步对老村内部空间进行梳理,满足消防及通风采光需求,并逐步更新老旧建筑。
村庄的启动地块位于村南侧,规划范围约1.06公顷,可安置户数29户。铁店村近期首要工作重点为梳理居民点内部道路,道路梳理涉及拆除的居民优先安置于启动地块,剩余的陆续安置。待老村腾出空间后剩余的居民建设于老村内。
埠头村现状总人口763人。村域总面积约83.86公顷,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8.39公顷。
根据收集到的人口资料,本次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对本村 2035 年的户籍人口数进行预测。埠头村现状人口数为 763人,到 2035 年末埠头村非流动人口数为932人。
本次规划根据村庄的真实的情况,主要为原址改建及村东、南侧的启动地块。村庄建设用地面积:8.39公顷,人均90平方米。
依托埠头村的生态环境、对接区域市场需求,整合自然人文资源,以“宜居型村庄”为主题,打造集生态居住、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休闲生活型村庄,成为宜居休闲生活典范。
本次居民点总平面方案设计充分结合村庄真实的情况,确保规划的可行性;节约土地,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村庄建筑布局的审美要求,努力提高村庄建设水准。
保留建筑主要以砖2、混2及以上为主,部分土木建筑根据村民意愿予以保留。新增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庄外围,根据村民意愿基本布置在村庄南侧、东侧和西侧,新增启动地块位于村庄东侧和南侧,随着村庄向外拓展,根据村庄原有的空间肌理,逐步对老村内部空间进行梳理,满足消防及通风采光需求,并逐步更新老旧建筑。
村庄的启动地块位于村北侧,规划范围约1.25公顷,可安置户数47户。埠头村近期首要工作重点为梳理居民点内部道路,道路梳理涉及拆除的居民优先安置于启动地块,剩余的陆续安置。待老村腾出空间后剩余的居民建设于老村内。
摩诃村现状总人口634人,205户。村域规划面积约229.00公顷,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6.92公顷。
本次规划紧围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开展,重点围绕村域发展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确定村庄发展的策略目标并以此为统领,村域范围统筹安排空间布局规划、道路规划、空间管制、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居民点层面着重考虑居民点宅基地布局、基础配套设施布局、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村庄特色风貌管控等。
根据收集到的人口资料,本次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对本村2035年的户籍人口数进行预测。摩诃村2020年村户籍人口数为634人,村户籍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6.0‰,以2020年为预测基准年,预测年限15年,机械增长人口为129人,经计算,摩诃村2035年规划户籍人口规模取823人。
本次规划根据村庄的真实的情况,主要为原址改建、村中空闲地的新建作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92公顷,人均84.10平方米。
通过深入挖掘摩诃村生态环境、人文风情等优势特色资源,结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着重发展毛芋、火龙果、杨梅、布朗李种植,同时健康科学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本次居民点总平面方案设计充分结合村庄真实的情况,确保规划的可行性;节约土地,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村庄建筑布局的审美要求,努力提高村庄建设水准。
保留区块建筑主要以砖2、混2及以上为主,部分土木建筑根据村民意愿予以保留。
新建建筑布局遵循村庄原有的建筑肌理,建筑排列大体为东西向,建筑朝向根据村庄情况布置,由于村庄南部为山林,所以老国道以南的建筑基本以朝北为主,老国道以北建筑基本以朝南为主;少量建筑根据村庄真实的情况,结合地形及道路走向进行灵活布置。
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村庄东、西两侧,加强与岭下镇、新国道的联系,满足村民出行需求。
各个自然村均结合水塘及公共开放空间设置了公共绿地,提升村庄环境品质,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
*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官方发布实际实施为准,本文封面图来自于网络仅为配图与本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