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校校园规划|整体化、人性化、地域化,建设具有归属感的“微缩城市”

  “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

  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每年都有近千万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高校,与此同时高校校园也正在寻求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在新的时代,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既要能吸引学生、教职员工和访客,又要能为师生营造有意义的归属感、参与感及对话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间接影响其人生观与自然观的形成。

  项目位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东区,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建设用地北侧紧邻德胜快速路,东侧紧贴文汇路,南侧为学源街,西侧为规划中的连接德胜快速路与学源街的城市道路。该用地位于下沙交通枢纽附近,在获得便捷交通条件的同时,也使得学校成为下沙大学城的门户形象校园,必须更多的考虑面对北侧下沙入口方向的建筑形象。同时,由于靠近主干道路,学校布局必须规避道路的不利干扰。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校区的规划设计的核心策略为: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以功能为起点,结合对地块的特点分析如人流、车流等,提出设计的主要核心问题如功能使用、交通流线等,并通过问题的研究提出针对各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最后通过综合各个设计概念形成学校总体规划设计的核心思想。

  位于西南部的教学区包括实验楼,综合科研楼,教学楼,图书行政楼四大部分。其中以教学楼对于环境与交通的便捷性要求最高。所以,教学楼安排在用地南侧中央,学校主轴线东侧,远离东侧文汇路和西侧规划道路,并靠近南侧学生生活区。教学楼东西两侧都设有校区出入口,便于大量学生集散。

  实验楼在功能上具有与计量学院共享和灵活使用的特点。将实验楼设置在学院规划中的车行环路南侧,并分为东西两幢,便于灵活分配功能,同时也便于计量学院学生骑自行车沿环路进入学院,并就近停车,避免大量自行车进入学校中央核心区。

  综合科研楼具有较大体量,具有标志性,被安排在两座实验楼之间,并处于整个学校用的的中央 轴线的核心处,成为整个学院的标 志建筑。该大楼紧邻的规划的车型环路,交通便捷。

  行政楼安排在学校主轴线西侧,靠近学校主入口,便于人员出入,同时从德胜路经过西侧规划道路和西 侧入口进入的车流也可以方便的到 达,并避免干扰中心轴线区域。图书馆位于行政楼北侧,主轴线西侧,处于学校核心区域,并与师生的利用。图书馆西侧的车行环路为图书馆提供后勤通道。

  学校建筑通过一条南北向的主轴线作为核心结构。该轴线以学校入口区域为起点,通过教学楼和行政楼的对应,形成第一个层次。通过入口区域后为学校核心景观绿地,并以综合科研楼为对景及学校标志性建筑,形成学校核心区域。综合科研楼北侧通过游泳馆及风雨操场的对应设置,成为中心轴线的尽端结尾空间。通过体育辅助用房,形成围合关系,避免北部德胜路干扰轴线景观。线性展开,层层深入,使得学校主轴显得庄重大方且具有层次变化。

  建筑造型简洁朴素,比例匀称,体现高校教育建筑稳重,富有内涵的形态特点。立面造型采用与功能结合的水平及竖直线条相结合的现代手法,形成典雅的外观形态。建筑上部采用浅色带水平分割线的面砖,以减少高密度建筑的压迫感。底层结合公共场所,采用外抱红砖,与计量学院主校区相呼应。

  现代科技学院的绿化与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其所处的位置特点和建筑功能需求。首先,学校南侧建筑尽可能退让道路,并通过沿道路绿化提供良好的城市景观,同时有利于阻隔道路干扰,从城市景观上,建筑物也掩映在绿化后面,具有更加好的层次感。

  其次,以学校门户空间和中央绿地为中心营造以草坪为主景观绿地,形成具有纵深感的学校主轴,在东西两侧,沿步行道路设置树木,增强轴线的感觉,井使得两侧建筑融入绿树之中。在各个建筑之间的庭院间,设置庭院绿化,为建筑室内提供良好的视野,同时营造舒适的户外学习小环境。另外在教学楼入口广场设置以硬质铺装结合画坛绿化的景观,在满足人流集散的要求下,提供用于学习休息的场所。

  现代科技学院的道路交互与通行设计做到人车分流。通过一条环绕教学区的车行环道,将主要汽车及自行车流规划在核心区外围,使得学校核心空间防止大量自行车与汽车流量。来自杭州和下沙其他位置的汽车从学校西侧和东南侧入口进入学校,沿车行环道进入集中地下停车库、综合实验楼停车库或者行政楼附近的临时停车库。从计量学院主校区方向过来的学生人流将以自行车为主,通过西侧或东南侧入口沿车行环道进入教学区,体育区或者实验楼处的集中自行车停车库。

  校园核心空间能做到以步行为主。步行人流大多数来源于学校南侧的生活区,通过在学校主入口设置人行横道线和红绿灯,使学生可以步行安全进入学校教学核心区。围绕中央景观绿地的步行道路连接了各个建筑的主门厅,并可以方便的到达学校的各个位置。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位于中国青岛市胶州经济开发区南端,交大大道以东、智慧大道以西、闽江路以南,珠江路以北,周边主要交通线为胶州湾高速及胶州湾大桥。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筑规划设计力求特色鲜明、时尚大气、低碳环保、绿色智能、适度超前,体现国际化和现代化特点,突出幼教特色、艺术特色和高等师范教育特色。

  学校建设为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幼教师资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环境支持。满足大专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满足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需要,满足定班教学与走班教学相结合的需要,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人文校园、生态校园和科技校园建筑。

  规划将校园分为教学、生活、运动等三个功能鲜明、联系紧凑的区域,三大主要分区内的功能各自集中布置,形成动静分离格局,将三个区位布置成三角关系,使三区之间的流线明确、简捷,避免交通流线的交叉干扰。同时,在各区之间以庭院、绿地及水系等设计元素贯通,规整有序,实现各功能分区间整体美、自然美、功能美的和谐统一。

  学校建筑突出现代、简约风格,充足表现建筑群体的空间层次感。设计要既能传承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的文化内涵,又具备时代特色,体现出未来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的新趋势和潮流。学校建筑的主体界面错落有致,感染力强烈,并与城市的传统风貌有所呼应。

  各建筑体相对独立,合理地布局,动静分离,错落有致。功能相近的建筑相对集中布置,利于资源共享,也方便教学实施。建筑既要体现主要建筑的个性和分区特点,又要注重整体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

  各建筑的风格与色彩、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设计浑然一体,实现整体美、自然美、功能美的和谐统一。应用科技含量高、节约能源的效果好且使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全面落实节约能源的各项措施。建筑设计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力求创造良好的轮廓线及空间层次,形成场所感、标志性、艺术感染力强烈的建筑节点,并实现本土化与时代感的融合。

  学校建筑总体突出现代、简约风格,主体建筑造型采取现代构成手法,强调建筑形体的立体穿插,力求充足表现建筑群体的空间层次感,空间简洁流畅,现代感强烈,同时也在细部空间和造型营造方面形成独特的做法,营造出现代与古朴并存的和谐雅致氛围,也为校园增添了活泼的气息。

  建筑平面设计兼顾教学、交通、交流、文化展示、休闲及储藏功能的互动。通过多种建筑和装饰细节,使教室、走廊及连廊等空间区域兼备知识展示、信息交流的功能。走廊被设计成“人流加信息流”的空间,不但可以供师生们穿行,还能够为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新信息。教室外的走廊隔墙上设储物柜,即节约空间又使用起来更便捷,还丰富了走廊的立面,也活泛了走廊的气氛。

  建筑群的空间序列注重节奏感,有虚有实,错落有致。建筑屋顶局部采用倾斜飘板,体现青岛传统城市风貌的屋脊线,呼应用地远处山峦的连绵起伏形象,也丰富了城市界面,是本项目对青岛的传统建筑风貌的现代回应。

  景观概念为“岛上校园生活”。“绿岛”概念贯穿校园设计始终,通过与水体、硬质铺装等元素组合,形成多元的校园景观,并在校园中心处形成核心景观节点。

  主要景观轴线贯穿校园南北,联系核心“绿岛”,图书馆和下沉广场;次要轴线连接校园东西门户,学生街景观轴线,连接体育馆和“绿岛”;教学区景观轴线,连接艺术演播中心、文化广场等;这三条轴线一并建立起校园景观轴线骨架。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科研、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它并不单纯的被看作一个简单的建筑,而是一座微型城市。因此,在校园的设计当中,如何规划设计各类建筑空间、广场、景观绿地等来营造具有归属感的校园十分重要。

  当代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应从整体化方面出发,既要整合各专业如规划、景观、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也要进行多学科理念的交叉渗透与相互促进如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等。

  1. 整体化: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有机关联,与周边道路及外部空间形成整体。

  2. 人性化: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内强调各大功能进行分区,然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3. 地域化:在规划中传承学校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高校校园规划|整体化、人性化、地域化建设具有归属感的“微缩城市”

建设周期:2024/04/14


所获荣誉

市政园林


项目概述
返回列表

申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