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苏州东山镇陆巷古村为例,运用景观叙事手法,深入挖掘古镇村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打造山-村-水融合空间,实现空间、生态、产业多元融合。通过情节构建、线索串联,为游客带来全域多元的文化体验,促进古镇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即刻参与,共筑辉煌!第14届中国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2024燃情招募中,邀您共创绿色未来!
苏州东山陆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历史建筑、民俗活动丰富,当地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大。目前场地存在空间、生态、产业的问题:空间串联性弱,体验方式单一,人群流量差异大;生态保护意识落后,生态资源未完全开发,生态体验方式单一;区域关联性割裂,产业节点关联性弱,业态服务单一落后。
本项目致力于探索传统村落空间景观保护与创新规划的新路径,通过引入叙事地图深入挖掘苏州东山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脉络。太湖滨水村落依山傍水,生态资源丰富,其中东山陆巷古村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为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促进周边村落的发展,有必要进行合理的空间景观规划。
本项目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打造空间、生态、产业的山-村-水融合空间,形成一区、二环、三带的规划结构,进行情节构建、线索串联、环境烘托、人物演绎,逐步深入全面地规划村落发展。在空间上,分为农林-山、生态-水、文化-村三带,利用景观讲述东山村落从宋代至今的发展故事,串联七大文化元素节点;在生态上,进行环境烘托突出故事线,同时利用节点串联形成区域性ECO,打造雨水海绵可持续景观;在产业上,实施产业闭环、服务互通、体验全时段、数字融合,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服务,促进数字化发展。
设计提出阶段性的具体规划方案,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为传统村落量身定做科学可行的空间景观规划策略。
根据居民需求和游客需求,打造生活地图和文化地图,利用叙事地图语言符号打造景村融合的一区、二环、三带,形成空间、生态、产业的融合。同时打造海绵ECO,在山-村-水三带中设立多个生态节点,采用多样垂直结构、雨水收集瞭望台、滨水广场、沿河生态湿地、养殖捕捞限制、透水材料运用,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保障生态资源优势。
结合东山古十景和现存景观,从寒山落照、陆巷古村、守溪款月、白沙卢橘、碧螺春茗、五湖帆影、杨湾古村,提炼出竹、书、船、果、茶、水、砖七大元素串联故事情节。运用段叙、并叙、跳叙、借景抒情、插叙、元素反复、先抑后扬等叙述手段,结合部分构筑物及建筑节点,打造丰富趣味的空间。
项目从居民生活需求和生产资源分布打造生活地图,从养殖观景、运输体验、加工销售形成三带三区产业闭环。在服务方面,优化原有有关人员服务系统,增加政府、开发企业、游客、村民关联性的同时,加入志愿者和高知技术人才形成更完善的服务互通。另外优化景区体验全时段,实现全日、全季、全年的体验服务,加入大数据技术支撑,形成景点开发、宣传营销、智能服务、科技产业的东山数字网络。
该项目利用叙事地图等手段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结合当地产业情况、人群需求,促进景村融合、山-村-水三生融合。该项目分析数据完善,研究方式新颖独特,响应乡村政策发展,在古镇村落景观规划中产业结合当地农渔文旅多元发展,逻辑清晰完整,规划完整全面。
项目突出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利用空间讲述由衰入盛的故事线,提炼出七大元素节点为游客打造全域多元的文化体验,丰富体验的同时,带动了陆巷古村周边的村落发展。同时将村民生活空间和游客体验空间进行景村融合,在空间、生态、产业上多元融合,优化村民生活品质,打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基于景观叙事为研究抓手,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全面分析,得出较为全面的规划结论。分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较为密切。空间设计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等多种要素相互融合。该案例较好的展示了景观规划设计在不同尺度空间实践中,所具有的积极的社会价值、专业价值。
项目名称:基于景观叙事的太湖滨水古镇村落景观规划策略研究———以苏州东山镇陆巷古村为例院校名称: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指导老师:金阳主创姓名:黄柯钦设计时间:2024-03-18项目地点:苏州东山镇陆巷古村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风景区及乡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