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2日,全球轨道交通工业设计领域的国际盛会——2024轨道车辆工业设计国际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意大利、土耳其、泰国、韩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名顶尖专家学者、设计师齐聚中车,共话轨道车辆工业设计创新。 本届研讨会在中国铁道学会、中国中车集团的指导下,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与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主办,携手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国铁道学会轨道交通装备分会等单位共同发起,规模达历届之最。 研讨会聚焦“创新、设计、突破”,围绕“面向生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系统”主题,从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发展等方面,深入探讨轨道车辆工业设计的新趋势和发展新机遇。 工业设计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它是工业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品牌价值、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关键手段,是赋能制造产业创新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全球轨道交通工业设计领域的国际性学术盛会,轨道车辆工业设计国际研讨会旨在为全球学术界、工业界搭建国际交流共享的聚智平台,打造工业设计领域国际“朋友圈”,为全球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贡献设计力量、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设计大咖做主题报告,共同研讨全球轨道车辆工业设计的新潮流新趋势,碰撞新思想新理念,分享新设计、新作品、新方案,带来了一场顶级学术盛宴。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作题为《机电产品正向设计与创新设计:关键技术与发展的新趋势》的主旨报告。 谭建荣表示,工业设计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 一代产品、一代工艺、一代工装、一代设计。他深入剖析了当今机电产品技术的发展的新趋势与前沿、市场需求对设计的新要求,系统阐述了创新设计的十大关键技术与发展的新趋势。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深入开展正向设计和创新设计,才能掌握一代核心技术,实现真正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兼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柳冠中以《设计的逻辑——诠释“中国方案”》为题,展开主题报告。 柳冠中认为,工业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即创造性地解决今天的问题和提出未来的愿景。设计行业应基于真正的中国传统“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逻辑,走出一条“中国道路”,建立起处理问题的“中国方案”。 设计要看到这一个世界真正的需求,从而定义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工业设计要为社会创造出合理的、健康的、公平的、分享的绿色生存方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设计行业怎么应对挑战,未来设计往哪走?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复杂社会技术系统模块设计,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思维范式。他深入阐释了设计从物到非物、从产品到系统的拓展转变,并分享了富有创新性的设计项目和创意设计案例。 世界设计组织(WDO)参议员、澳大利亚好设计主席布兰登·基恩分享报告:“Why Our World Needs Good Design”——《为什么我们的世界需要好的设计》。 在布兰登看来,工业设计作为战略性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过程,其重要性超越了美学范畴,已成为塑造体验、影响行为及改变环境的关键因素。 好的设计,强调可用性、美学吸引力、可持续性、同理心与包容性。构思交通解决方案时,倡导以用户为中心,采用更广泛的系统模块设计方法,考虑城市规划、技术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相互关联,以创造高效、可持续且具韧性的综合运输系统。 AI可以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提供新的工具和能力,为工业设计赋能。利用人工智能,能加强设计的创造力,并提高设计的整体效率和有效性。 意大利设计乔治亚罗工业设计团队负责人恩里科·拉戈、意大利设计乔治亚罗工业设计事业部业务发展经理科拉多·贝奇奥带来演讲:《科技与人类需求的碰撞》。 设计是更好地解决人类需求的创新过程。数字设计、数字技术正在全球推动设计的发展。恩里科和科拉多分享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案例,融合数字技术和产品功能,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 WDO欧洲区域顾问、土耳其创意产业协会理事会主席埃雷·赛塔克·厄尔赛因分享演讲:《创意产业对设计的影响》。 埃雷表示,工业设计和创意产业正在全球蒸蒸日上,在推动生活品质的提高,获取商业成功,促进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他围绕设计怎么样影响人的生活,创造独特价值,以及工业设计在未来世界中的定位,分享了个人思考、观察和经验。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建筑经理郑钰慧带来主题报告:《行走的十亿旅程——港铁列车的故事》。 他回顾了香港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以及香港列车的设计变革。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从速度、载客能力、舒适性等多维度,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同时分享了可持续设计案例,在列车全生命周期进行相对有效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缩短人大脑所感知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从而创造更好的乘车体验。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普利智行创新公司董事长兼创意总监Paul Priestman(保罗·普利斯特曼)分享报告:“Transportation Insights and Learning”——《交通运输见解和学习》。 保罗认为,面对人口拥挤、空气污染、老龄化等挑战,工业设计创新能发挥强大的力量。他分享了对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一些关键洞察。同时,展示分享了最新的设计作品和创意。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总工程师薛长斌做题为《中国探月之路回顾与展望》的报告。 回顾了中国历次月球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载荷配置和科学成果,介绍了正在实施的探月工程相关情况,展望了未来空间科学的发展的新趋势和潜力。 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首席研究员兼铁路与现代交通研究小组(RMT)主任Ekkarut Viyanit(艾卡鲁特·维亚尼特)分享报告——《铁路车辆材料与工程设计的挑战:支持交通行业可持续增长》。 艾卡鲁特强调了创新在解决交通运输挑战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在轨道车辆材料、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他表示,在轨道交通领域,应当加强国际创新合作,以创造更好的轨道交通生态系统,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她从材料创新的角度,探讨通过材料创新,提高功能性和美学性,解决轨道车辆设计方面的挑战。并分享了材料创新的设计案例,预测了火车内饰设计趋势方向,探讨了公共交通美学如何重塑城市品牌形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赵超带来题为《设计未来新范式》的报告。 介绍了清华大学设计学科在人才教育培训项目、设计研究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三个方面的全新探索,阐述了面向未来设计学科跨学科与跨文化创新范式的新思考,特别是通过在未来轨道交通领域的产学研设计合作项目实践,构建面向文化技术人因工程学创新设计的新视野。 中国中车科学家、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叁叁带来报告:《开启未来的梦幻之旅——高速磁浮列车工业设计》。 面向未来需求,高速磁浮以更高速度、运能强大、舒适准点、安全可靠、适应性好、维护便捷、绿色环保等技术特点,为下一代交通提供了多元化解决方案。 通过自主创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已成功下线。高速磁浮填补了高铁和航空之间的速度空白,为助力我国交通技术持续领先领跑、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战略新引擎。 丁叁叁从技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两个维度,深入阐释了高速磁浮列车独特的工业设计理念和设计的具体方案。高速磁浮列车的工业设计,融合技术、人文、美学为一体,在打造高颜值外观的同时,蕴含高科技含量,实现了高速、平稳、降阻、降噪等技术突破,达到了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报告展示了“大国重器”高速磁浮列车的设计之美。 此次研讨会,还举办了重要的国际性赛事——“2024国际列车设计大赛”,在全世界内征集新设计、新作品。共收到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企业、设计院所、自由设计师参赛设计作品208幅。 研讨会期间,大会举办了颁奖仪式。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新宁在颁奖仪式上致辞。 “轨道车辆工业设计国际研讨会”发起于201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工业设计赋能轨道交通成果显著,在促进国际工业设计交流与合作,助力轨道交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研讨会每两年在青岛举办一届。